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

銀~葉子

銀-Silver為「白色光輝」之意。
天然的銀礦通常呈礦塊和晶粒的塊狀,但也可能呈生硬的樹枝狀集合體。
屬於貴金屬,在古代曾用於製造貨幣、首飾……。
↓愛上法朶專為客戶設計完全手工打造銀飾 (版權所有‧翻拷必究)

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

珍珠~荷

珍珠(Pearl):

‧產自於水中的貝類軟體動物,是為有機寶石的一種。

‧珍珠最主要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(Calcium)。

‧珍珠的硬度是摩氏硬度表(Moh's Scale)中3.5至4.5。

‧顏色有白、粉紅、銀灰、金黃、綠、藍、黑等。
自有人類歷史以來,便有珍珠之存在,由於其為海洋所孕育, 早期的西方人稱之為大海之嬰(Baby of The Sea)。十三世紀的十字 軍東征時期,歐洲的皇室貴族,對於珍珠非常喜愛,而使十三世 紀有「珍珠世紀」之名,此時所取得之珍珠完全源自於海洋或河 川,為天然之珍珠(Natural Pearls)。

愛上法朶手工打造珍珠戒指(版權所有‧翻拷必究)

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

世界四大鑽石~光明之山"Kon-I-Noor"

"光明之山"的原石據說重800克拉,經過寶石工匠第一次磨製後成為191克拉的大鑽,以後又被重新磨製為108.97克拉。這顆大鑽石原來歸印度莫臥兒皇帝所有,1739 年被波斯皇帝納狄爾奪走。1747 年納狄爾被暗殺,貴族阿貝德爾趁機搶奪了這顆鑽石。一百多年以後,1849 年在英國吞并印度的旁遮普戰爭中, 英國總督戴胥勛爵奪取了這顆寶石,並在後來貢獻給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。 最後,"光明之山"鑽石被永久鑲嵌在了英王的皇冠上。

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

世界四大鑽石~藍色希望"Hope Blue"

"藍色希望"的英文名稱為Hope Blue,重44.53克拉,深藍色,橢圓型琢刻形狀 ,原產於印度西南部,是極其罕見的稀世珍品 ,現存於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。
大約在公元1642 年,有人在印度的基斯特的砂層中發現了一顆大金剛石,重 112 克拉,把它鑲 在了神像上,以求神靈保佑。但也許是寶石的震撼讓神靈閉上了眼睛,從此伴生著 "藍色希望"的 是奇特而悲慘的經歷,每位擁有它的人都難以抗拒人財兩空的噩運。
有一個僧人因為偷了它被人發現,後被活活燒死。 由於種種原因,這顆金剛石幾次轉手,被法國皇帝路易十四獲得,磨成重69.0 3克拉的鑽石,但他僅戴了一次,不久便患天花死去。 後來,法國皇室的蘭伯娜公主、 路易十六和皇后都因為這塊寶石被殺身亡。 1 7 9 2 年在法國國庫中被盜,1830年重新出現,但已被磨成 45.5 克拉的鑽石。荷蘭的一位寶石匠費盡心機得到了這塊寶石,結果被他的兒子偷走,寶石匠一氣之下自殺身亡。1911年美國華盛頓郵政局長麥克蘭用151000美元買下了這顆寶石,兩年後他的結局也特別悲慘,兒子在車禍中喪生,麥克蘭去世,女兒服安眠藥自殺身亡。最後,1 9 5 8 年美國的另一位富翁著名的珠寶商溫斯頓先生買下了這顆寶石,他將這顆寶石作為珍貴的厚禮,無償獻給了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博物館,供人觀賞。
自從進了博物館,附著在 "藍色希望" 身上的惡 夢也終告結束。 看來,美麗的東西是必須要讓大家共享的。

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

世界四大鑽石~南非之星"Star of South Africa"

"南非之星"的英文名稱為 Star of South Africa,重 47.55 克拉,無色,梨形琢刻形狀,原產於南非,是一顆極優質的淨水鑽,原鑽石重83.5克拉。 1866年,南非金伯利城的一個女孩拾到一顆巨大的金剛石,把它送給了獵人尼科克。後來經過幾次轉手,金剛石以當時的價值 12500 英磅賣給利立非公司。金伯利城有金剛石的消息像閃電一樣迅速震動了整個南非,並傳遍了全世界。於是世界各國的覓寶者,經商的棄商,務農的棄農,蜂擁而至金伯利尋找金剛石。曾有人在鴨肚子裡發現了金剛石,結果全城的鴨子一天之內都被殺光。後來人們發現金伯利附近的河流的沖積物裡有金剛石,就順河追索,最後在附近發現了金剛石原生礦,從此南非成為世界鑽石的主要產地。
"南非之星"于1974年在日內瓦拍賣。

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

世界四大鑽石~攝政王"Regent"

"攝政王"的英文名稱為Regent, 140.5克拉, 無色,古墊形琢刻形狀,原產於印度,在世界著 鑽石中排第十位,現收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阿波 羅藝術館。
 傳說,在1701
年,印度的一個奴隸找到 一顆重 約400克拉的金剛石,他為了把寶帶出礦山, 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,將寶石藏在皮肉之中,然後 纏上綁帶,逃出了礦區,但後來他在出海的船上被 船長搶走寶石後葬身於大海。船長又將這塊寶石賣 給了商人經過幾次轉手寶石落到了英國 總督手中 ,但幾次戰爭之後,石最終落 於法國。這顆特型金剛石就是現在的世巨鑽"攝政王"。

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

都是二月

每回去日月潭,似乎都是為了”二月咖啡”…..
見見老朋友、談談近況好不好是第一,第二是來一盤香噴噴的義大利麵或燉飯與沙拉,餐後攤開想看的書再來一杯Cappuccino…..無論是萬里無雲的晴天或飄著毛毛細雨;遠離城市、潭邊山林的怡然自得總讓人心情好的無法言喻。
求學時,寄宿家庭的媽媽Angela讓我對義大利麵完全改觀。在那之前,幾次的嘗試使我對這世界聞名的美食完全提不起興趣;我不懂,軟軟又胖胖的麵條不是淋了只有蕃茄醬味的所謂肉醬,就是油膩膩的一盤橄欖油過多的清炒,不然就是白糊糊吃了會讓人厭奶的義大利麵,怎會是美食?
雖然Angela總說她不會做菜,但或許是義大利人的天性讓她對義大利麵真的很有辦法,不是餐館的精緻美味也沒有星級飯店的高檔材料,但她的義大利麵就是讓人吃來有一種家的味道,自然而用心、讓人滿足的味道。我也終於知道軟胖的麵條是煮了過熟,而各式醬汁完全是看個人功力。
地不地道、好不好吃是很主觀的想法,但”二月”的味道會讓我想起Angela明明煮了驚人好吃的義大利麵,還無俚頭的認為自己不會做菜;一樣的自然,一樣的用心。